剪切增稠流体(STF)革新螺栓法兰连接振动控制,为引信抗冲击提供新方案

在弹体侵彻过程中,引信系统中的螺栓法兰连接面临高强度冲击与复杂非线性振动,高频振动严重干扰信号采集与处理。传统缓冲材料(如聚氨酯泡沫、环氧树脂)虽能吸收部分冲击能量,但难以有效抑制高频振动,甚至可能引入额外噪声。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剪切增稠流体(STF) 作为填充材料引入螺栓法兰连接界面,系统评估了其在极端冲击下的振动抑制能力与能量耗散机制。


1 试验装置与试验所用材料

本研究采用57%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硅-聚乙二醇(PEGSTF悬浮液,其独特之处在于:在低剪切率下呈流体状态,而在高速冲击引发的高剪切率下瞬间转变为类固体状态,实现可逆、自适应的能量吸收。通过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(SHPB)实验平台,模拟了实际冲击环境(冲击速度7–14 m/s,脉冲宽度45–190 μs),并同步结合高速应变采集与频谱分析(FFT,精确对比了无填充、环氧树脂填充及STF填充三种配置下的动态响应。测试结果显示:

1.STF填充使法兰结构的振动响应区域持续时间缩短约34%(从273 μs降至180.5 μs),振幅降低逾70%,显著优于环氧树脂填充与无填充工况;

      2. 50–400 mm弹长(即不同脉冲宽度)的冲击下,STF均表现出良好的振动抑制效果。在100 mm弹长工况下虽因共振出现振幅峰值,但STF仍显著降低了振动持续时间。


2 实验结果

STF的振动控制优势源于其动态粒子阻塞效应:冲击下粒子瞬间形成无序团簇,耗散能量并抑制波传播。同时,其可逆流变特性确保了多次冲击下的性能稳定性,优于环氧树脂的固化后刚性行为。研究结果证实STF作为一种智能填充材料,能够同时实现冲击能量吸收高频振动抑制,且不干扰结构原有的力传递特性。其为引信、精密仪器等受限空间下的连接结构提供了新型振动控制解决方案,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前景,有望替代传统环氧树脂等材料,提升装备在极端冲击下的可靠性与信号质量。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上,DOI 10.1088/1361-665X/aadf6c